秦国在灭六国的过程中,最轻松的一场胜利就是灭齐。历史记载,秦灭齐几乎没有遭遇到有效的抵抗,齐国就直接投降了。虽然齐国曾经在战国时期屹立一时,但到了秦国强势崛起后,齐国的末日便已经注定了。
秦国进攻齐国的起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二十六年。那时,齐国已是五国中唯一幸存的国家,齐王建听从了丞相后胜的建议,命令军队驻守西部边境,决心不与秦国发生任何接触。为了对付齐国,秦始皇派遣了将领王贲带领秦军自燕国南下,避免了与齐军主力的直接对抗,迅速攻入了齐国的都城临淄。齐国民众因不敢反抗,导致城内陷入恐慌。与此同时,秦国派出了说客,诱使齐王建投降,许诺赐予他五百里封地,而后胜也积极劝说齐王建放弃抵抗,最终,齐王建选择了投降。至此,齐国彻底陷落,秦国几乎没有遭遇太大阻力便完成了这场征服。
展开剩余71%在随后的日子里,秦国将齐王建迁往共地,这是一片荒凉的土地,甚至不给予足够的粮食,最终,齐王建在饥饿中死去。齐国一度辉煌的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,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一部分。齐国的灭亡可谓是毫无悬念,若齐国曾坚决抵抗,依然无法逃脱败亡的命运。回顾当时,齐国在诸侯国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。秦灭韩时,齐国袖手旁观;秦灭赵时,齐国依旧未曾出手;秦灭魏时,齐国保持沉默;秦灭楚时,齐国没有插手;秦灭燕时,齐国也不曾干涉。直到秦国攻灭齐国时,天下已经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帮助齐国,所有曾经的盟友都已无法支援。
齐国之所以在最终的战争中保持如此消极的态度,根本原因在于战国时期齐湣王的错误决策。齐湣王当时仗着齐国的强盛,强行吞并了宋国,但这一举动却导致了燕、赵、韩、魏、秦五国的联合反击。最终,五国联军在乐毅的指挥下成功攻破了齐国,都城临淄被攻陷,齐湣王被杀,齐国大量财富被掠夺,七十多个城池几乎全被占领。幸得田单依靠火牛阵大破燕军,才成功恢复了齐国的独立,复国后的齐国虽然暂时恢复了元气,但其国力依然虚弱。
即便是齐襄王继位后,齐国也未能彻底恢复。尽管齐襄王在位期间与赵国和秦国发生过冲突,但齐国始终处于被动防守的状态,缺乏主动进攻的能力。齐襄王去世后,齐王建继位,他的母亲君王后曾在齐国最危险时刻维持了国家的稳定。根据《史记》记载,君王后不仅与秦国保持谨慎的关系,还与诸侯国建立了互信,使齐国能够在五国因秦国的压力忙于自救时,得以休养生息。此时齐国虽没有直接经历战火,但其国力已大不如前,士气也难以恢复。
齐国在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恢复期后,依旧无法恢复到战国前期的辉煌。当时,齐王建虽然拥有40万军队,但由于士气低落和秦国越来越强大,最终齐国不战而降。此时的齐国面对已经吞并了五国的秦国,根本无法抗衡,即便齐王建带领大军迎战,结果也注定是灭亡。齐国虽一直希望能恢复元气,但实际上它再也无法恢复到曾经的鼎盛时期。
齐国虽然成为最后一个被灭的诸侯国,但它的灭亡并非偶然。事实上,齐国从齐湣王时期开始就已经埋下了灭国的伏笔,虽然其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祚,但始终未能恢复过往的强盛。若是在更早的时候,齐国或许有机会反抗秦国的崛起,但到了秦国横扫天下之时,所有的诸侯国都无法抗衡秦的力量。这不是齐国的错误,而是时代变迁带来的必然结果。无论谁来执掌齐国,面对秦国的强大,都难以改变最终的命运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聚丰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